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年)》,明确了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目标。 《光明行动》包括八个专项行动一、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教育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并向家长宣传。 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三、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建立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指导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 四、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五、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动态监测,努力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 六、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指导各地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 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医院专业优势,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正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作用,开展近视防控科研攻关,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 八、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发布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科学用眼行为习惯。以开发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基础,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资源库。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在学校内部活动的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为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文件精神,视献眼科已经连续走入近百家中小学。5月13日,视献眼科来到体育东小学,为同学们做视力筛查。认真检查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组织安排下,孩子们排队有序的接受检查。在筛查过程中,视献眼科的医护团队详细记录了同学们的视觉发育状况,并针对一些学生出现的屈光不正、近视度数加深等视力问题给出确切建议。 视献眼科的专家表示:“同学们总体上没有特别严重的实力问题,还是以屈光不正为主,存在近视、散光等情况,高年级同学近视发生率明显偏高。近视虽不可逆,但可防可控,特别是已经近视的同学,更要注意保护眼睛,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此外,作为师生和家长们应该一起共同努力预防近视,督促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校内外指导孩子从坐姿、看书、个人卫生、眼睛的调节等方面科学用眼护眼,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用眼习惯; 家长最好带孩子到专业眼科机构一年筛查两次,特别是发现孩子异常视力或者异样用眼习惯,如经常眯眼、揉眼、歪头、看不清楚的这种情况,应该积极找眼科医生。 “全面的眼科检查”和一般视力筛查有什么区别视力筛查是一种更有效的眼科检查。通过“筛查”发现孩子的眼部问题,必要时转诊给眼科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您的孩子的视力可以由以下人员进行筛查:儿科医生、家庭医生、眼科医生或其他经过适当培训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学校、社区卫生中心也提供筛查。 全面的眼部检查可以诊断眼部疾病。在检查过程中,会使用眼药水来散瞳。这可以让您的眼科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眼睛内部的情况。通过散瞳和其他特殊的检查,眼病的迹象会更加明显。视献眼科专家建议家长在以下情况下寻求全面的眼科检查: 孩子没有通过视力筛查; 视力筛查没有结果或无法进行; 由儿科医生转诊; 孩子有视力问题,或观察到异常的视觉行为,或有发展成眼睛问题的风险。患有疾病(如唐氏综合症、早产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神经纤维瘤病)或有弱视、斜视、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白内障或青光眼家族史的儿童,患小儿眼疾的风险较高; 孩子有学习障碍、发育迟缓、神经心理状况或行为问题; 从现在起,只要通过视献眼科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