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纤维瘤?

时间:2014-6-11来源:不详作者:佚名 点击:

  神经纤维瘤在临床上常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两种类型:I型即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亦称Von Reckling-hausen病;II型较为罕见,为中枢型神经纤维瘤病,其特征为双侧性听神经瘤。

  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特征性的皮肤病变是咖啡牛奶色素斑,(cafe-au-laitmacules),最常分布在躯干,骨盆带以及肘与膝的屈肌皱褶处,在90%以上的病例中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已明显可见。在儿童后期,可出现多发的皮肤肿瘤,呈肉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少的只有几个,多的可以有上千个。罕见地,可有皮下结节或皮下组织无定形的过度生长(造成不规则,增厚的,变形的结构---丛状神经瘤),或其下面的骨质的无定形过度生长,产生怪样的畸形。骨骼的畸形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症,骨膜下的骨囊肿,扇形脊椎,脊柱侧凸,假关节形成以及蝶骨大翼(即眼眶的后壁)的缺失伴继发的搏动性突眼。

  沿着皮下周围神经的通路,可以摸到多个神经纤维瘤,后者是由施万细胞与神经的成纤维细胞组成,很少在青春期前出现。神经纤维瘤可长在神经根上,可通过椎间孔在椎管内与椎管外都有生长,形成典型的"哑铃状"肿瘤。椎管内的肿瘤生长可压迫脊髓。丛状神经瘤可累及周围神经,引起病变远端的功能障碍。颅神经的肿瘤包括可以引起进行性失明的视神经胶质瘤,以及可以引起眩晕,共济失调,耳聋与耳鸣的听神经瘤(前庭施万细胞瘤)。疾病通常进展加重。

  中枢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生双侧性听神经瘤,大约在病人20岁左右时出现临床症状。家族成员中可有胶质瘤或脑膜瘤病史,某些成员有青少年型白内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esrmo.com/zdyj/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