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协作完成挑战匠心独具服务患儿我院多

时间:2021-12-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3月14日,我院神经内科为一名8岁女童完成全院首例全麻下脊髓核磁共振检查。

该患儿因“下肢疼痛2月,进行性加重伴活动障碍10天”入院,同时伴有大小便困难,入院后各级医师查房后高度怀疑脊髓占位,需尽快行脊柱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

众所周知,磁共振检查要求严格,需要病人长达半小时以上保持平卧、静止不动,但该患儿因疼痛下肢屈曲,难以坚持平卧,增加了检查难度,但考虑该检查的重要性,神经内科与放射科多次尝试,予以水合氯醛、咪达唑仑镇静,仍不能完成检查。

看着患儿痛苦的面容,面对家长焦急求助的眼神,结合患儿的病情,神经内科各级医师进行讨论,经过多方面斟酌及探讨,神经内科汪东主任医师提出请麻醉科会诊拟行全麻镇静下核磁共振检查,给家属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是麻醉过程需要携带麻醉机、监护仪、氧气瓶、听诊器、注射器针头等,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麻醉意外。而在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因磁场原因,这些设备不能带入检查现场,甚至包括医师的金属眼镜,这就又给麻醉监护带来了挑战。

疾病不能再等待,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尽早治疗,神经内科在报备医务科后,由汪东主任与麻醉科杨丽芳主任、放射科张增俊主任及相关人员共同进行讨论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同意后,最终制定出了一套安全的麻醉方案。放射科为该患儿开通绿色通道,做了充分准备,神经内科与麻醉科医师做好了抢救药品、器材及医务人员的准备。下午五点整,在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科医技护等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检查顺利开始,麻醉科杨丽芳主任、李杰医师一直坚守在核磁共振室内,人工监测着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和面色等),神经内科及放射科医师也时刻等待着,做好随时应急抢救准备,经过大约1小时后,检查终于顺利、安全结束,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最终该患儿检查结果为“腰3-5椎体水平硬膜外占位,局部硬脊膜异常强化,考虑神经纤维瘤病”,支持了我们的判断,明确了诊断,随后我们及时联系并转入神经外科,进一步手术治疗。

这是我院第一例全麻下脊髓核磁共振检查,是医院神经内科、麻醉科、放射科携手努力完成的新尝试和新挑战。在这次检查过程中,体现了全院医技人员上下一心、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的儿医精神,正是这些创新精神让儿医人帮助了患儿,及时解决了患儿的疾苦。在创建区域性儿童医疗中心的过程中,我院将会收治更多的危重及疑难病人,也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儿医人将不断学习,发扬儿医精神,更高质量的为患儿服务。

信息来源:医院

医院分支机构信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esrmo.com/zdyj/131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