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听听该病例的基本介绍吧!↓↓↓ 患者女性,57岁,因头晕于年9月在外院神经内科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鼻咽部咽旁间隙肿物,倾向于良性肿瘤性病变,骨源性肿瘤?不除外纤维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建议赴耳鼻喉科就诊,患者除头晕外无其他不适主诉。遂于年10月8日来我院就诊,并以“咽旁间隙肿物”收入我科。 入院后查体示:咽腔相对狭窄,右侧软腭稍膨隆,右侧扁桃体Ⅲ大,左侧扁桃体Ⅱ大,悬雍垂尚居中。行CT检查提示“右侧咽旁间隙见类圆形团块影,大小2.4*3.6*3.8cm,病变呈混杂软组织稍高密度,边缘为蛋壳样包壳,内部见少许低密度区。考虑良性病变,涎腺混合瘤可能”。MRI检查提示“右侧咽旁间隙见一团状混杂信号影,病变边界清晰,可见类包膜样影”。(见图1-4) 入院后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所见,考虑可能诊断如下: (1)涎腺来源肿瘤:涎腺源性肿瘤为咽旁间隙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发生于腮腺深叶或腮腺尾部的肿瘤则易向咽旁隙发展,查体多见肿物由软腭后外侧向咽腔凸,起源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影像学检查可见位于茎突前,肿块与腮腺深叶相连而无脂肪间隙,较大肿物多不均质,边缘清楚光滑有包膜。该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肿物位于茎突前间隙且与腮腺深叶相邻,支持涎腺来源肿瘤的诊断,但肿物有完整的骨性包壳且与腮腺深叶界限清楚,使该诊断存疑。 (2)骨源性肿瘤:头颈部骨源性肿瘤以骨化纤维瘤最为常见,为青少年发病为主、进行性生长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上颌骨、额骨、筛骨及蝶骨,偶见于枕骨和颞骨,CT表现为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型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结合该患者病史,CT检查见完整骨性包壳是骨化纤维瘤诊断的主要支持点,但与骨化纤维瘤的好发年龄和好发部位不符,罕见发生于咽旁间隙的骨化纤维瘤。 (3)神经源性肿瘤:为咽旁间隙较常见肿瘤,大多数为神经鞘瘤,少数为神经纤维瘤,呈椭圆形实质性肿块,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楚光滑,CT上神经鞘瘤表现为较肌肉密度较低的软组织肿块阴影,肿块的密度常显示不均。但因常见的起源为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故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茎突后间隙,而该患者为茎突前间隙肿物,故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小,仅做一鉴别。 问题来了,根据以上资料考虑这个肿物是什么?如行手术治疗应选择何种径路? 答案揭晓:为切除患者咽旁间隙肿物并且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决定手术!为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我们决定首先尝试颈侧切开入路切除肿物。但由于不能完全除外骨源性肿瘤,如肿瘤活动性差则难以从颈侧狭小空间完整切除,故备颈侧-下颌骨裂开径路切除肿物的方案。术中发现肿物与上下颌骨无关联,活动性好,遂经颈侧切开入路顺利切除肿物,肿物具有鸡蛋壳样完整骨性包壳(大体标本见图5、6)。术后病理为“多形性腺瘤伴间质玻璃样变性及钙化”。 总结,该病例的有趣之处,同时也是疑难之处主要在于肿物具有明显的、完整的骨性包壳。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多形性腺瘤主要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间质为不等量的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特点是组织像复杂且有多形性,不同的肿瘤和同一肿瘤内的不同部位其组织成分可不一致,由于病理上肿瘤具有多种形态及多种成分,所以命名为多形性腺瘤,上述病理特点是构成影像表现的基础。典型CT表现为类圆形或多结节分叶形肿物,呈实性软组织密度、近似或略低于同层肌肉密度,其中可有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密度不均,包膜可完整或不完整、厚薄不一,少数可见包膜环形强化。然而,多形性腺瘤的包膜像本病例中这样形成明显骨性包壳者比较少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多形性腺瘤除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外,还含有软骨及钙化等成分有关,而骨性包壳的具体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参考文献: [1]罗德红,石木兰.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志,,21(2):-. [2]张英.鼻窦骨化纤维瘤CT诊断.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学,,20(6):-. [3]李进让,郭红光,孙建军.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5(15):-. [4]吴芹,陈燕萍,徐嬿,刘彩霞.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鉴别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30(8),-. [5]陈明梅.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现代医用影像学,,25(1): -.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