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中国法医学杂志年第5

时间:2021-3-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法医学杂志》年第5期:目录

1、兔不同死因死后肝脏超声影像时序性变化研究//霍长野;郑吉龙;黄晓亮;孙文凯;张继宗

2、大鼠骨骼肌电导率及相关生物胺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孙凯;郑哲;吕坪;朱伟豪;莫耀南

3、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死后浸没大鼠肝脏中氨的动力学研究//夏玮;袁慧雅;高利娜;徐恩宇;刘俊亭

4、广州地区尸体肛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应用研究//杨安顺;龙定峰;高云贵;隋鹏;权国林;汪君;林少磊;黎光锋;张志鑫;吴超;赵健;吴锡福;罗斌

5、基于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血痕形成的时序性变化//吴雪梅;王琪;陈卫平;张更

6、FTIR显微光谱技术在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研究//董超秀;董祖鑫;张高勤;陈嘉;安国帅;李鹏;张艺博;王磊;杜秋香;何光龙;孙俊红

7、晚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出现偏差1例分析//李雷波;唐立冈

8、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

9、ZFP36和Rasd1的mRNA鉴别生前、死后挫伤的意义//王寒;高云贵;刘晋岑;赵铁岭;宁波;王起

10、氯胺酮联合乙醇长期滥用对中老年鼠Aβ和Tau蛋白影响//钟磊磊;王一航;朱婷娜;蒋鸿雁;洪仕君;李慧方洁

11、IBS法在全同胞和无关个体鉴定中的应用//袁丽;任贺;李运丽;宋诚诚;张金佩;徐妍;赵钊;王彤;郝世诚;刘岩

12、不同拭子和润湿试剂对生物物证的转移释放效果研究//高泽华;韩海军;贾东涛

13、乙醛测定在双硫仑样反应鉴定中的法医学应用//周航;郭华林;黄博;陈佳晖;王凌霄;吕晨曦;王学志;傅善林;贠克明;尉志文

14、疑似毒品中新型麻醉活性物质氟胺酮的GC/MS检验//庄顺;叶树海;林葭;林坚;李航麒

15、图形必选记忆测验软件的编制及初步应用//阳紫倩;杨欢欢;刘子龙;梁曼;杜昕宸;赵小红

16、非编码RNA在体液斑迹鉴定中的应用//张琦;赵禾苗;李永久;陈静;畅晶晶;杨瑞琴;王冲

17、舌骨骨折法医学意义的系统回顾//杜宇;庞俐;张金建;张振宇;官大威

18、布袋式防暴动能弹冲击损伤模式研究进展//汪送

19、思维导图在法医临床学知识梳理中的应用//宋祥和;丁劲峰;陈霞;李月江;季阳;丁凤云

20、法医损伤学引入围死期损伤概念之讨论//方俊杰;陈林

21、《中国法医学杂志》-年论文的Citespace计量学分析//王康;查鹏飞;陈海红;梁曼

22、人工气腹致膈肌撕裂胃体疝入胸腔医损鉴定1例//王楠;梁长在;侯安山

23、心脏原发纤维瘤猝死1例//张蜀;应玮

24、DYS基因座检出五等位基因1例//吴玉剑;刘翠兰;郭季;丁珺;方慧

25、道路交通工具致行人损伤2例法医学分析//官剑辉

26、缴获“烟丝”中6种新型合成大麻素鉴定分析1例//王平;刘晓云;强火生;徐渭聪

27、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死亡鉴定3例分析//李学博;孙兴慧;赵峰;丁春丽;苏锐冰;丁明霞

28、髋关节置换假体周围骨折伤残3例鉴定分析//胡绚丽;蔡小强;虞宵;何蓉;周萍

29、脑脓肿误诊为胶质瘤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林志艳;王勇;温晓辉;李莉;刘璐

30、8例造作伤的法医学分析//陈方园;唐俊亮;刘云城

31、特殊防卫致死案现场分析1例//麻林广;张明华

32、微量DNA证据解释对事实认定的影响和挑战——评《误导性DNA证据-司法误判的原因》//刘鑫;蔡衡衡

《中国法医学杂志》年第5期:提要

1、兔不同死因死后肝脏超声影像时序性变化研究

作者:霍长野;郑吉龙;黄晓亮;孙文凯;张继宗(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3.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死后肝脏超声影像学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和可行方法。方法制备家兔溺死、失血性休克、缢死和空气栓塞4种死亡模型,于h内每隔6h进行肝脏超声扫描,结合超声仪自带的影像分析软件,动态监测肝脏最大频数灰度值与灰度离散度变化,建立2项特征参数与PMI的回归方程,同时比较不同死因对肝脏超声2项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兔不同死因死后,肝脏灰度离散度约在56h到达峰值,随后下降。最大频数灰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早期变化缓慢,30h后随之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相对缓慢。分别建立反映四种死亡模型最大频数灰度值、灰度离散度与死后间隔时间关系的二项式回归方程,4种死亡模型组的最大频数灰度值与缢死的灰度离散度二项式回归方程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溺死、失血性休克、空气栓塞组灰度离散度的二项式回归方程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超声技术监测兔死后肝脏最大频数灰度值、灰度离散度与死后间隔时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推断中晚期死亡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损的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方法。

关键词:死亡时间;超声;肝脏;

基金资助: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JSYJC5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YCZD07);

2、大鼠骨骼肌电导率及相关生物胺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作者:孙凯;郑哲;吕坪;朱伟豪;莫耀南(1.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2.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教研室)

摘要:目的测定大鼠死后不同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骨骼肌浸渍液电导率(electricalconductivity,EC)及蛋白质腐败降解产生的5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精胺、亚精胺)的含量并分析与PMI之间的关系,更深层次的探讨EC随PMI变化的内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处死保存于25℃环境中,分别于死后即刻(0d)、1d、2d、3d、4d、5d、6d、7d不同时间点提取大鼠后肢骨骼肌组织,制成匀浆浸渍液,利用电导率仪和离子色谱仪(Ionchromatography,IC)测定肌肉组织浸渍液EC值及5种生物胺的含量,并分析EC、5种生物胺的含量变化及PMI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大鼠死后7d内骨骼肌组织EC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大(R2为0.96),其浸渍液中尸胺、腐胺、组胺的含量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升高(R2为0.91~0.98),并且EC与尸胺、腐胺、组胺的含量变化呈线性相关(R2为0.90~0.97)。而浸渍液中精胺、亚精胺随PMI的延长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随着PMI的延长,浸渍液中尸胺、腐胺、组胺...更多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机制;电导率;离子色谱;生物胺;

基金资助:河南省研究与院士工作站资助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课题资助项目();

3、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死后浸没大鼠肝脏中氨的动力学研究

作者:夏玮;袁慧雅;高利娜;徐恩宇;刘俊亭(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毒物分析教研室)

摘要:目的探索死后浸没大鼠肝脏中氨含量动力学变化。方法取健康SD大鼠分为两组,颈椎脱位处死后分别浸没于河水和装有25℃室温河水的水槽中,于不同时间取材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含量。结果对比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效果,乙酸乙酯:正己烷(1:1)萃取效果最好;两组大鼠肝脏中氨含量均随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氨的增加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再变快的趋势;河水浸没组大鼠肝中氨的增长速率大于室温浸没组。结论死后浸没大鼠肝脏中氨的含量变化与PMSI具有相关性,有望为晚期PMSI推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后浸没时间;氨;气质联用(GC-MS);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广州地区尸体肛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安顺;龙定峰;高云贵;隋鹏;权国林;汪君;林少磊;黎光锋;张志鑫;吴超;赵健;吴锡福;罗斌(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3.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4.广州市公安局从化区分局5.广州市公安局)

摘要:目的探索适用于广州地区的肛温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方法按设计的统一标准采集符合研究对象的例尸体肛温及影响肛温下降的多因素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控制肛温的条件下,死亡时间与环境温度、衣着及覆盖物、载体、环境通风情况、湿度、体型、死因的相关性较大,与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较小;并建立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方程。结论用直线回归的方法推导死后24h内的死亡时间具有可行性,建立的回归方程可运用于实际案件。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推断;尸温;肛温;

基金资助: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GABFYBL08);

5、基于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血痕形成的时序性变化

作者:吴雪梅;王琪;陈卫平;张更(1.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2.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3.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4.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室)

摘要: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血痕形成过程中主要化学基团的变化趋势,为今后构建血痕形成时间推断模型建立实验基础。方法采6例人体外周血样,各取1滴从10cm高处滴于ATR探头,每10min采集一次FTIR光谱数据,共持续72h。运用Matlaba软件分析光谱数据,分别对主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峰面积值(x)和血痕形成时间(y)进行拟合。结果血痕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血液干涸阶段(0-40min)和血痕形成阶段(40min)。第二个阶段,主要吸收峰峰形稍有改变,但峰位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吸收峰吸光度值随时间变化趋势较差;而对应峰面积值变化趋势较好,且多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结论血痕形成FTIR光谱分析,吸收峰的峰面积优法于吸光度法。绝大多数化学基团不断分解,主要呈先快后慢趋势;不同物质分解速率不同,同一物质不同基团、同一基团不同振动类型变化趋势亦不相同。其中,、、及cm-1吸收峰降解趋势较为规律。

关键词:法医学;ATR-FTIR;光谱;血痕;时序性变化;

基金资助: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QH);

6、FTIR显微光谱技术在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董超秀;董祖鑫;张高勤;陈嘉;安国帅;李鹏;张艺博;王磊;杜秋香;何光龙;孙俊红(1.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山西省公安厅科技处3.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4.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摘要: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transforminfrared,FTIR)显微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挫伤骨骼肌组织光谱差异性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于损伤后预设的不同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后,并分别于死后0h和死后24h时损伤处取大鼠骨骼肌组织。应用FTIR显微光谱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运算分析。结果大鼠骨骼肌组织光谱吸收峰强度随损伤时间延长发生变化;各损伤时间点光谱有聚类趋势。支持向量机构建的判别模型进行4h~24h和28h~48h二分类内部交叉验证准确率达91.7%,外部验证准确率达83.3%;在二分类基础上随机森林对4h~24h内各时间点的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3.3%、75.0%。经过对死后0h和死后24h样本分析,同一死亡时间的不同损伤时间光谱亦有明显区分。结论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骨骼肌挫伤组织进行有效分析并建立分类判别模型,对损伤时间推断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损伤时间;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骨骼肌挫伤;化学计量学方法;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编号:YFC-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项目()~~;

7、晚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出现偏差1例分析

作者:李雷波;唐立冈(1.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2.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研究中心)

摘要:正死亡时间推断是公安机关法医尸体检验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认定或排除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划定侦查范围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法医学领域对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1],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简便、准确,适用于实战的方法。在命案现场,往往需要短时间内推断死亡时间,利用尸体现象仍是主要的工作方法。但该方法受尸体内在因素、外在环境、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有时会出现偏差。作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以期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推断;晚期尸体现象;

8、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略)

9、ZFP36和Rasd1的mRNA鉴别生前、死后挫伤的意义

作者:王寒;高云贵;刘晋岑;赵铁岭;宁波;王起(1.江西九江司法鉴定中心2.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法医学院4.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刑侦大队5.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摘要:目的探索ZFP36和Rasd1在鉴别生前与死后皮肤挫伤上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的方法,对小鼠和人类皮肤组织中ZFP36和Rasd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和死后挫伤相比,生前挫伤处皮肤ZFP36和Rasd1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升高水平在死后72h仍可检出。为进一步验证两者的法医实际应用价值,本实验使用15例法医尸体解剖材料进行了验证。和自身未受损处皮肤相比,死后时间较短(PMI48h)的10例尸体检材中,有9例ZFP36和Rasd1的mRNA水平在损伤处明显升高;而死亡时间较长(PMI≥60h)的5例尸体材料中,损伤处ZFP36和Rasd1的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ZFP36和Rasd1有望作为生前挫伤生活反应的指标应用于法医实践。

关键词:皮肤挫伤;生活反应;ZFP36;Rasd1;RT-qPCR;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氯胺酮联合乙醇长期滥用对中老年鼠Aβ和Tau蛋白影响

作者:钟磊磊;王一航;朱婷娜;蒋鸿雁;洪仕君;李慧方洁(1.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3.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乙醇长期滥用对中老年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n=16):空白对照组(C组)、乙醇对照组(E组)、氯胺酮注射组(K组)、氯胺酮联合乙醇灌胃组(KE组),每组分为两个亚组:3月组和6月组。小鼠饲养至12周龄开始给药,氯胺酮(30mg/kg)和20%乙醇(2ml/kg)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和灌胃给药的方式,按体重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个月、6个月,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Aβ和Tau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Tau蛋白在Thr、S和Ser位点磷酸化程度。结果免疫组化结果:3月组小鼠海马区,K组Aβ和Tau蛋白表达量最高,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K组和KE组的Aβ及Tau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6月KE组Tau蛋白与C组相比在Thr、S和Ser位点磷酸化程度均有升高,其中S位点磷酸化程度最高(增加.1%)。结论在小鼠成年时期,氯胺酮长期滥用会导致海马区Aβ蛋白和Tau蛋白表达量增加;但在小鼠老年...更多

关键词:氯胺酮;乙醇;Aβ蛋白;Tau蛋白;中老年小鼠;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1、IBS法在全同胞和无关个体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袁丽;任贺;李运丽;宋诚诚;张金佩;徐妍;赵钊;王彤;郝世诚;刘岩(1.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法医遗传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创新中心3.北京警察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状态一致性(IBS)评分法在全同胞和无关个体鉴定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对全同胞、,对无关个体的13、15和19个常染色体STR分型结果,统计各IBS评分,采用MATLABb软件拟合正态分布曲线,采用SPSS26软件进行均数的t检验。结果同胞对和无关个体对共有等位基因数均符合正态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19个检测系统,如果按照IBS≥22为"倾向于认为两名被鉴定人为全同胞"、13IBS22为"无法给出倾向性意见"、IBS≤13为"倾向于认为两名被鉴定人为无关个体",系统效能可达0.,但有0.%的无关个体被错误判断为全同胞。结论IBS法在全同胞/无关个体鉴定中检测13、15和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测基因座越多越有利于全同胞鉴定,提高系统效能和降低错判风险。

关键词:法医遗传学;全同胞关系;短串联重复序列;状态一致性;

基金资助:法医遗传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FGKFKT03);

12、不同拭子和润湿试剂对生物物证的转移释放效果研究

作者:高泽华;韩海军;贾东涛(南通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

摘要:目的分别用超纯水、0.1%TritonX-、2%SDS、采保试剂四种润湿试剂润湿植绒拭子和棉拭子两种擦拭拭子,对三种非渗透性载体(玻璃、塑料袋、油漆面)上生物物证的转移、释放效果进行定量研究。方法稀释血液滴在三种洁净非渗透性载体上,分别用四种试剂润湿的植绒拭子和棉签进行转移,Chelex-法提取DNA,定量比较不同擦拭拭子和润湿试剂的转移释放效能。结果0.1%TritonX-、2%SDS、采保试剂三种润湿试剂的效果都优于超纯水。除与采保试剂结合外,棉签的转移释放效能与植绒拭子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模拟的现场生物检材采用经采保试剂润湿的棉签转移提取,得到的DNA含量显著优于其他组合。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DNA转移和释放;擦拭拭子;润湿试剂;

13、乙醛测定在双硫仑样反应鉴定中的法医学应用

作者:周航;郭华林;黄博;陈佳晖;王凌霄;吕晨曦;王学志;傅善林;贠克明;尉志文(1.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3.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庭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醛和头孢哌酮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动物模型和实际案例结合。对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方法血液样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头孢哌酮。动物实验中,A组大鼠注射头孢哌酮并灌胃白酒,B组注射头孢哌酮并灌胃纯净水,C组注射生理盐水并灌胃白酒,收集血液测定乙醛和头孢哌酮,肝脏经甲醛固定后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血液样品中乙醛在0.5~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mg/mL和0.5mg/mL。血液样品中头孢哌酮在0.01~1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μg/mL和0.01μg/mL。血液样品中乙醛和头孢哌酮的准确度为88.79%~.1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A组大鼠血液中测出的头孢哌酮含量与B组无异,乙醛含量高于C组,且病理切片显示肝静脉淤血肝窦扩张水肿其余无特异性变化。案件应用中,在死者血液中测出高于正常含量的乙醛。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液中的乙醛含量和头孢哌酮含量方法准确、灵敏,可以为疑似双硫仑样反应的相关法医学鉴定案件中毒物分析...更多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乙醛;头孢哌酮;顶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YFC);

14、疑似毒品中新型麻醉活性物质氟胺酮的GC/MS检验

作者:庄顺;叶树海;林葭;林坚;李航麒(福建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

摘要:目的建立疑似毒品中新型苯环己哌啶类麻醉活性物质氟胺酮的GC/MS检验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疑似毒品固体中氟胺酮进行检验研究,并对所获得的质谱图进行解析,推测氟胺酮电子轰击电离(EI)的碎裂途径。结果测得未知组分的(tR=12.03min)质谱特征碎片峰信息为m/z(基峰)、、、、和等。经与氟胺酮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比对,确定为氟胺酮成分。结论该方法简易可靠,适用于疑似毒品中氟胺酮成分的检验鉴定。

关键词:法庭毒物分析;氟胺酮;GC/MS法;电子轰击电离;

15、图形必选记忆测验软件的编制及初步应用

作者:阳紫倩;杨欢欢;刘子龙;梁曼;杜昕宸;赵小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摘要:目的编制图形必选记忆测验(FGMT)软件并检验其应用可靠性。方法将纸质版FGMT测验(A、B型)编写成自动分析的软件程序并进行调试及修正,采用该软件及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对合作与模拟伪装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及颅脑损伤患者例进行测验,比较A、B型FGMT与BFDMT测验所得的各项数据。结果软件版FGMT的A、B型与BFDMT的各项得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测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FGMT测验耗时较BFDMT短。结论FGMT软件用于筛查颅脑损伤后伪装认知损害具有较高可靠性,操作简便省时,基本不受文化程度与智力水平的限制,可与BFDMT互为补充。

关键词:法医精神病学;必选记忆测验软件;颅脑损伤;认知障碍;伪装;

基金资助: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FYDC、KFYXJJ、10487);

16、非编码RNA在体液斑迹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张琦;赵禾苗;李永久;陈静;畅晶晶;杨瑞琴;王冲(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法医遗传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在犯罪现场侦查过程中,正确识别现场留下的生物斑迹组织来源非常重要。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是指转录组中不翻译为蛋白质的RNA分子,它在诸多体液(外周血、月经血、精液、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皆有丰富的特异性表达,因而具备体液组织来源鉴定的潜力。由于其具备特殊结构,诸多ncRNA标记物展现出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检验优势。本文对非编码RNA在体液斑迹鉴定中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体液斑迹;非编码RNA;

基金资助:中共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JB);

17、舌骨骨折法医学意义的系统回顾

作者:杜宇;庞俐;张金建;张振宇;官大威(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医学系2.滁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3.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摘要:舌骨骨折是法医尸检中的重要发现,与死亡原因和案件性质关系密切。除机械性窒息外,坠落、摔跌、交通事故、颈部遭受钝性外力打击、枪击、爆炸等致伤过程中的直接或间接创伤机制均可造成舌骨骨折。年龄、性别、醉酒、复苏可能是影响舌骨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系统综述了舌骨骨折的原因、机制及影响因素,特别是非机械性窒息原因的舌骨骨折,以期为法医病理学死因鉴定及案件性质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引起医疗工作者对舌骨骨折的更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esrmo.com/lcbx/120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