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为何复发 http://m.39.net/pf/a_4653815.html 本篇叙述常见良性皮肤疾病的超声表现。? 1、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超声表现:早期声像图表现为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软组织肿胀,肌肉纹理不清或模糊。见下图。 2、银屑病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红斑、丘疹、银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理: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下方有微脓肿或海绵状脓疱。 超声表现:皮肤增厚,表皮层增厚,回声增强,真皮回声减低,可见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条状暗带,静止期消退。见下图。 3、痣 皮肤黑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为良性增生病变,包括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 超声表现:皮肤内圆形低回声团,向皮肤外突出,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清晰。见下图。 4、皮肤瘢痕 皮肤瘢痕是人类真皮内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 病理特点:真皮层内纤维细胞增生。 超声表现:表皮变薄,不平整,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见下图。 5、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发源于:第一类:神经膜瘤或雪旺细胞瘤;第二类:神经纤维瘤或神经周围纤维母细胞瘤,是指瘤细胞由神经内中胚叶深化而来的结缔组织。神经纤维瘤可以起源于周围神经,颅神经及交感神经。 临床特点:牛奶咖啡色的皮肤色素斑和周围神经或颅神经的多发神经纤维瘤。 超声表现: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减低,区域内血流丰富,为低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可见较多圆形、结节状或呈梭形不等低回声团块,两端呈“鼠尾征”,呈念珠状或蚯蚓块状排列,多普勒可探及低回声团块内星点状血流信号。见下图。 6、软纤维瘤 软纤维瘤又称皮赘,系有蒂的良性肿瘤,纤维组织增生的赘生物。分为多发型和孤立型。 病理特点:多发型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瘤样增生,胶原纤维疏松。 超声表现:皮肤表皮及真皮层的局限性隆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内回声较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下图。 7、皮样囊肿 表皮囊肿又名角质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其壁由表皮构成。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大多由胚胎异位,或外伤等引起。此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结节。 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内充满板层样角质物,偶有钙化。 超声表现:囊壁回声较明显,内部回声呈液性暗区,可伴散在性强弱不一的光点。见下图。 8、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随年龄而增大,有的可逐渐自行消退。血管瘤可分为: (1)毛细血管扩张痣:真皮毛细血管扩张。 (2)草莓状血管瘤:一个或数个鲜红色半球形柔软的分叶状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3-5周出现。 (3)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在皮下和粘膜下,可深达肌层,瘤体内可见大而壁薄的不规则的血窦。 (4)混合型:由两种类型的血管瘤同时存在,而以一型为主。 下图为一例小儿深部的草莓状血管瘤,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可见一个低回声团向外突出,形态不规则,可探及星点状的血流信号,用探头挤压血管瘤,血流消失,挤压后血流稍增多。 下图为一小儿肩背部草莓状血管瘤,同时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可以探及一个内源性的低回声团块向皮肤外突出,里面血流信号丰富。同时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层探到形态规则的回声增强区,呈蜂窝状。 9、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过度增生和畸形或发育障碍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淋巴管瘤内积有淋巴液,间隔较薄。组织学上可分为毛细管状、海绵状、囊状三种。 超声表现:呈边缘清晰的无回声区或葡萄串状暗区,内有强回声分隔。见下图。 ? (未完待续) (本文转载自网络,潘云祥整理发布) -----------------------------------------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