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消化道常见息肉性病变小结

时间:2021-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http://pf.39.net/bdfyy/xwdt/

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病理诊断也是有帮助的,比如「息」字,除了「休息、停止」的含义外,还有「生长、繁衍」的意思,另外还有「小而不易察觉」的意思。所以「息肉」的含义就是「一小块多长出来的肉」。

息肉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病变之一,种类繁多,形态多种多样,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

本文将例举消化道常见息肉的种类,介绍每一种息肉的好发部位,以及最重要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表现。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分成了五个部分,今天带来第五部分:好发于大肠的息肉(下)的内容。

疾病列表

四、好发于大肠的息肉

5、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

定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由致病性APC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典型特征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个,胃肠道其他部位的结肠外表现(包括息肉)和硬纤维瘤。

衰减型FAP(AttenuatedFAP,AFAP)特征包括:大肠腺瘤数量较少(20-个)、癌变风险略有降低(80%)、患结直肠癌时间晚发(平均56岁);

临床

曾用名: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

好发于青春期(20岁左右);

典型表现是结直肠息肉数量个;

10%出现硬纤维瘤,见于小肠系膜、腹壁和四肢;

常见肠外良性病变:骨瘤、牙齿异常和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

少见肠外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和甲状腺癌、胆管癌、胰腺癌和卵巢癌;

如不行手术,患者45岁时患结直肠癌风险接近%;

内镜

典型发病部位是结直肠;

结直肠粘膜面大量息肉样或绒毛状腺瘤;

结直肠息肉密集分布、大小不一;

结直肠息肉数量;

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十二指肠腺瘤;

60%以上患者伴有胃息肉;

病理

腺瘤的镜下形态具有异质性;

不同腺瘤组织类型不同、异型程度不等;

单个腺瘤形态与散发性腺瘤相似;

其他

FAP相关胃息肉特征如下:

①大多数胃息肉(80%)为FGP;

②FGP常多发;

③40%的FGP伴低级别异型增生;

④罕见FGP伴高级别和癌变;

⑤少数胃息肉(20%)为腺瘤;

⑥腺瘤主要是小凹型腺瘤(17%);

⑦腺瘤少数是幽门腺腺瘤(3%);

⑧腺瘤罕见是肠型腺瘤;

6、幼年性息肉综合征(Juvenilepolyposissyndrome,JPS)

定义

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癌症综合征,其特征是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主要发生在结肠直肠,也包括胃和小肠;与相关胃肠部位的腺癌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部位

主要发生在结肠(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

85%伴有胃息肉;

14-33%伴有小肠息肉;

临床

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病综合征;

约一半病例缺乏家族史;

患者常见胃肠道出血、肠粘膜脱垂、肠套叠;

结肠癌诊断的平均年龄为44岁;

进展为结直肠癌风险明显增加(10%-30%);

胃和小肠息肉癌的风险约结肠1/5;

内镜

单叶状,表面光滑、圆形;

通常多发;

有蒂,表面光滑;

直径几毫米到几厘米;

息肉易碎,可自行脱落;

常伴出血;

病理

隐窝扩张,扭曲,呈囊状扩张;

囊腔内含有粘液;

固有层疏松水肿;

炎症活跃;

表面糜烂;

常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缺乏明显的平滑肌束;

有时伴有局灶异型增生;

小肠幼年息肉与炎症性息肉非常相似(区别在于临床背景);

其他

JPS相关胃息肉特征如下:

①约15%可见不典型增生;

②可显示肠或幽门腺分化;

③仅凭组织学很难可靠地区分胃增生性息肉、幼年息肉和Peutz-Jeghers息肉。

表4: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图36:幼年性息肉,隐窝腺体呈不规则囊性扩张(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图37:幼年性息肉,隐窝腺体呈不规则囊性扩张,腔内含有粘液,固有层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6、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HP)

部位

最常见于大肠;

胃也可发生;

小肠少见;

临床

好发因素:吸烟、饮酒、叶酸摄入低和肥胖;

最常见于老年人;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通常无症状,在结肠镜中偶然发现;

内镜

好发于左半结肠(约90%),尤其直肠;

表面光滑有光泽;

常多发;

无蒂;

直径1cm;

病理

共同的病理特征如下:

①「成熟」的外观

②腺管呈锯齿状结构,以浅表部分明显;

③基底部可出现增生带(染色较深,但仍向表面成熟);

④腺管缺乏分枝、出芽或隐窝扩张;

⑤细胞核无明显分层;

⑥核异型性很小;

亚型

表5:增生性息肉的常见亚型。

其他

胃的增生性息肉特征如下:

①最常见胃窦和胃体;

②常多发,表面光滑,无蒂;

③大多数1cm,罕见可达10cm;

④多数发生在慢性胃炎背景下;

⑤胃小凹明显拉长、内折、分支,呈锯齿状;

⑥间质高度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富含血管;

⑦固有层腺体通常不参与息肉形成;

⑧可见小的平滑肌束杂乱分布;

⑨大约1%到20%的增生性息肉伴有异型增生;

⑩大约2%可能有局灶癌变,尤其当息肉大于1cm;

图38:微泡性HP,腺管内呈锯齿状结构,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浆内含有丰富的微泡状黏蛋白(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图39:杯状细胞性HP,管腔内锯齿状结构相对较少,富含杯状细胞,缺乏粘液蛋白(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图40:粘液减少型HP,具有明显的再生表现,细胞核颜色深,粘蛋白缺乏,微乳头结构,杯状细胞明显缺乏(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7、Cowden综合征(Cowdensyndrome)

定义

又名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发性错构瘤,累及三个胚层的任何一个,且易患癌症。

部位

最常见于大肠;

整个胃肠道均可受累(包括食管);

临床

约85%患者有PTEN(10q23.3)胚系突变;

发病年龄为13~65岁(25岁前多见);

几乎所有患者均发生胃肠道息肉;

80%的患者有食道弥漫性糖原性棘皮病;

其他症状包括皮肤黏膜损伤;

癌症风险增加(主要为乳腺癌、甲状腺癌等);

内镜

通常3-10毫米之间,但也可以更大;

病理

息肉具有混合性组织学表现;

食管可见弥漫性糖原性棘皮病;

胃可见增生性或错构瘤性息肉,异型增生少见;

十二指肠主要为错构瘤和神经节细胞瘤及腺瘤;

结肠常混合存在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腺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

8、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syndrome)

定义

又称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爪甲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广泛性息肉病。

部位:

多见于胃和结肠;

少见与小肠;

通常不累及食管;

临床

好发于成年人,平均59岁;

除胃肠道息肉外,患者还有脱发、指甲萎缩、皮肤色素沉着和白癜风;

高达20%患者发展为腺癌;

死亡率约为50%;

内镜

息肉直径通常在0.5到1.5厘米之间;

单个息肉可能表现为细长乳头状或绒毛状,或表现为成簇无蒂结节;

病理

组织形态与幼年息肉非常相似;

息肉表面和小凹增生伴囊性变;

隐窝含有浓缩的粘蛋白

腺体萎缩;

固有层水肿,伴轻-中度炎症;

周围的非息肉性粘膜呈萎缩和小凹增生伴有微囊变交替区;

图41: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相关息肉,固有层水肿,隐窝扩张伴分支(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图42: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相关息肉,固有层水肿,隐窝扩张伴分支,周围伴炎症细胞浸润(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参考资料:

1.《WHOClassificationofBreastTumours5thEdition》

2.《OdzeandGoldblumsurgicalpathologyoftheGItract,liver,biliarytract,andpancreas》

3.《DiagnosticHistopathologyofTumors,5thEdition》

4.《胃肠道病理学》第3版

5.《消化道黏膜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

6.《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4版)》

7.《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10版)》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查看):

「女性生殖系统」干货集锦

「淋巴造血系统」干货集锦

「乳腺系统」干货集锦

消化道常见息肉性病变小结(一)

消化道常见息肉性病变小结(二)

消化道常见息肉性病变小结(三):好发于小肠的息肉

消化道常见息肉性病变小结(四):好发于大肠的息肉(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esrmo.com/byjj/12072.html
------分隔线----------------------------